2022年的中加资办“余额”已经不多,不少小伙伴今年投资账户仍然颗粒无收,基金甚至部分还在浮亏中挣扎。股市年底还能盼来红包行情吗?又开接下来市场将向哪个方向发展?哪些领域更具投资价值?年末投资该如何布局? 随着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加大,小编相信大家心里都有很多疑问。启波今天是动模中加基金旗下公募产品三季报新鲜出炉的日子,我们精选了中加主动权益投资部5位优秀基金经理的式接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下投 中加低碳经济六个月持有混合 (A:014478/C: 014479) 16年“选股专家”掌舵 表:中加低碳经济前十大重仓股 数据来源:产品定期报告,中加资办截至20220930。基金过往持仓不代表基金经理未来的股市投资方向,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又开基金最新持仓可能发生变化,启波基金投资需谨慎。动模 基金经理李坤元 短期来看,式接国内经济和盈利仍处下行周期,但高频数据在快速修复。在较弱的经济状态下,金融市场流动性预期不会发生变化,积极看好市场整体向上。但考虑到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等海外风险尚未平复,对国内市场的风险偏好或仍有一定的压制。结构上,预计随着社融企稳,风格将趋于平衡,市场在大幅度下跌后,已经具备较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低碳相关的风、光、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制造业是我们非常看好的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行业,后续我们将继续在相关行业中挖掘机会;这些成长类行业波动相对较大,我们也会不断优化组合,争取降低组合波动率。拉长投资周期,相信假以时日也会获得不错的回报。 中加转型动力混合 (A: 005775/C:005776) “长期价值投资猎手”代表作 表:中加转型动力前十大重仓股 数据来源:产品定期报告,截至20220930。过往持仓不代表基金经理未来的投资方向,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最新持仓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需谨慎。 基金经理冯汉杰 三季度内,A股市场整体下跌,各个主要指数均有明显跌幅。结构方面,大小分化较明显,几个主要的权重指数均已逼近甚至跌破4月份低点,但以中小市值为主的指数以及股票基金的平均水平距离该低点仍有一定距离。本基金在三季度内的配置变化不大。 三季度内,本基金对于市场的中长期判断没有发生改变,依然维持中性的看法。从三季度内变化来看,国内国际的基本面都没有太强改善迹象,其中国际的多方面基本面甚至仍在明显恶化。 三季度内,中加转型动力基金的持仓有一定调整,仓位方面继续出现一定下降。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三季度内,根据基本面和价格变化,减持了一些基本面预期下调或者是给出了比较理想价格的个股。 二是在三季度初中期,本基金认为多方角度观察,市场情绪明显过热,局部板块泡沫明显,而基本面走弱迹象明显,因此有意地控制了仓位水平。 结构方面,本基金继续增持了一些医药、消费类的个股,整体结构依然均衡。 下一阶段,本基金认为继续采取中性态度是合适的,整体市场可能依然没有明显的战略机会,而结构性的风险依然存在;这是由于基本面展望仍然保守,国内信用扩张依旧疲弱,海外仍有很多潜在次生风险,同时市场的真实估值水平仍然不低。 下一阶段,本基金认为值得关注的: 一是基本面是否会有一些哪怕中短期的好转,以及是否能够相应形成确定性较高、可参与度较高的哪怕短期机会。市场情绪常有波动,反弹时有发生,但是可参与度高的反弹并不太容易出现。 二是对于一些早已迭创新低、出现一定低估的资产,如何去平衡左侧和错失的风险,尽量舒适的去介入。这些潜在的关注点,如果能够实现,某种程度上类似于2017年的行情,并不是一个全局的战略底部,但确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性的机会。 中加消费优选混合 (A:012202/C:012203) 18年老将匠心力作 表:中加消费优选前十大重仓股 数据来源:产品定期报告,截至20220930。过往持仓不代表基金经理未来的投资方向,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最新持仓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需谨慎。 基金经理刘晓晨 本基金在消费方面努力寻找能够获取绝对收益的投资机会,通过选择有增长亮点的子行业获取一定的绝对收益,行业配置基本集中在消费和医药方面,主要考虑是否有业绩增长支撑。 目前来看,我们对未来越来越积极,尤其是必选消费领域风险已经充分反映,市场未来有很大的空间,另外医药行业随着估值的大幅调整,也存在系统性的机会。首先从自上而下看,整体经济由于刺激政策的结束和海外的衰退将进入新一轮下行,地产和可选消费面临压力,之前比较景气的行业的企业盈利在三季度会增速下行,只有估值压力,没有盈利压力。对于新兴产业和有稳定增长的必选消费行业,需要等待海外利率水平波动下降。 综上,2022年四季度市场仍然会保持高波动状态;对于成长性的消费品来说,我们仍会坚定看好并持有;对于可选消费,我们会更多集中在寻找行业的alpha,并跟踪可能的风险。 中加新兴成长混合 (A:009855/C:009856) “选股专家”联袂“科技先锋” 表:中加新兴成长前十大重仓股 数据来源:产品定期报告,截至20220930。过往持仓不代表基金经理未来的投资方向,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最新持仓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