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政策抢占氢能“新赛道” 相关产业开发和应用加速落地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新赛道我国多地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多地地积极抢占氢能发展“新赛道”,出台产业相关产业开发和应用加速落地。政策业内人士指出,抢占氢当前我国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相关发展潜力逐渐释放。用加作为新兴产业,速落氢能产业链诸多环节还有待完善,新赛道进一步降本增效是多地地未来重点。 抢占赛道 多地出台支持政策 5分钟即可加满氢,出台产业续航达400公里,政策排放物仅有水……日前,抢占氢广西首批商用氢燃料汽车交付使用,相关按照每年行驶1万公里的用加标准计算,每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004千克。商用氢燃料汽车可广泛应用到城市客车、市政环卫、工程建设、城市及城际物流配送、重载及冷藏运输等场景。 近期,多地密集出台支持政策,积极抢占氢能发展“新赛道”,相关产业开发和应用加速落地。 “发展氢能产业,是北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彭雪海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聚集的优势,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推动氢能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城市,同时推动京津冀全产业链布局。 根据规划,2025年前,北京将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至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建成3至4个国际一流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超过1万辆。 陕西发布三个氢能相关规划和行动方案,预计到2025年,全省氢能发展政策环境体系基本形成,形成若干个万吨级车用氢气工厂,建成投运加氢站100座左右,力争推广各型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左右,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投运,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按照《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到2025年,河南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推广示范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力争突破5000辆。 根据全国各地公布的涉及氢能相关政策,多地计划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以上。 初具雏形 带动形成新兴产业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稳步发展。 北汽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副总裁、智蓝新能源总裁秦志东认为,全球氢能产业处于初期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预计2030年后将进入商业化阶段。我国氢能产业从制氢-储运加-应用,已经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处于规模化前夕。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经实现氢气产能约4000万吨/年,产量约3300万吨/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8939辆。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建成加氢站超270座。 “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拥有众多可能的应用场景,包括大规模长时间储能、边远无电网地区供电、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交通运输等方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氢能协会燃料电池分会主席李献国表示,当下,燃料电池技术应用较多的是交通运输领域,未来市场非常庞大。 秦志东表示,目前,我国已确定的5个城市群4年示范期内将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3.3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在政策大力支持下,2030至203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有望实现100万辆的应用规模,商用车将率先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突破口。 “以固态储氢为氢源的‘电电混动’氢能源汽车将成为新技术发展方向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表示,氢能将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带动形成新兴产业。 降本增效 诸多环节有待完善 作为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产业,氢能产业链诸多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李献国看来,现阶段,燃料电池应用于汽车领域,在性能、成本、耐久性方面都已相对成熟,处于商业化应用早期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他表示,业内关注的主要技术重点,一是基础材料能够成本更低、寿命更长、性能更高,二是大规模自动化制造技术使得产品成本下降,三是燃料电池实际运行的控制、监测、诊断和预测。 李献国说,在基础材料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催化剂成本很高,降低铂在催化剂中的含量以及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方法。其次是电解质膜,需要开发更适合在交通领域应用的电解质膜。第三是双极板,目前石墨双极板的缺陷是比较厚重,金属双极板的缺陷是易腐蚀,因此金属双极板需要好的表面涂层,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有研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蒋利军认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是氢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关注重点,建议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三个应用方向,即资源地绿氢+化工就近利用、工业园区风光氢储微网供能、工业园和物流园绿氢叉车。同时,降低绿电价格是降低绿氢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应鼓励发展风光微网直接制氢,低成本高效率制取绿氢。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议价能力差,原材料供应存隐忧!IDG突发入股,Growatt能否俘获港股投资者的心?
- 深耕自营业务、推动数字化转型,居然之家2021年营收净利双增
- 海南省高院院长陈凤超任天津市检察院代理检察长
- 收评:三大指数午后走势分化创指跌0.69% 纺织服装板块掀涨停潮
- 噩梦!婚礼前夜,杭州新娘接到酒店电话:婚宴没了,钱也没了,事涉香格里拉酒店
- 备受争议的Web3:既非Web,也无3.0
- 国家外汇管理局:一季度累计结售汇顺差587亿美元
- 方星海:IPO破发主要是定价不合适,中美审计监管谈判进展非常顺利
- 破解“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转型难题 为中小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 精准助力上海抗疫,长三角示范区“E企融”平台已为小微企业提供授信2320万元
- 摆脱苹果依赖,立讯精密斥1.8亿进军新能源,果链纷纷布局新业务
- 终于明白了!关于个人养老金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 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正式开通
- 北京:“五一”期间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核酸每日1检
- 中消协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
- “这是过去40年来最困难的环境!”这家央行警告:美联储加息可能比预期更猛更快
- 为什么美联储对通胀失去了控制
- 日本核心CPI连续7个月同比上升
- 公安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 中泰国际:给予周大福增持评级 目标价15.5港元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