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季报更新 | 广发多因子:唐晓斌判断失误,多因跌基垫底业绩垫底 来源:搞钱基地测评 唐晓斌管理的混合广发多因子,绝对是型基晓斌2021年市场最靓的仔之一。 这只基金去年以89.03%的金年金经超高收益位列主动权益类基金第5名,让买了它的内累基民赚得盆满钵满。 图源:财联社然而,理唐2022年以来,判断这只基金却累计下跌-27.32%,失误沦为同类排名垫底,业绩着实让基民有一种从天堂到地狱的多因跌基垫底感觉。 现在一季报也更新了,混合快来看看唐晓斌做错了什么事~ 基本概况回顾 广发多因子成立于2016年12月。型基晓斌 唐晓斌从2018年6月才接手管理,金年金经去年7月又加入了杨冬: 唐晓斌刚刚管理时,内累广发多因子业绩不太出彩,理唐所以2021年之前规模一直很小。 直到去年,规模才开始暴涨起来,年底更是冲到了顶峰233.30亿。 今年一季度规模为209.03亿,相比四季度有了较大的回落。 具体的原因跟基金今年业绩较差,净值下滑有极大关系。 收益怎么样了? 收益展示 唐晓斌任职3年多以来,广发多因子走势如下: 2021年是唐晓斌的高光时刻。 这只基金因为出色的表现成功出圈,基民也随之冲了进来,导致规模越来越高。 然而,从上图也能看出,2022年以来,这只基金跌得有点惨。 今年以来累计下跌-24.34%,跌得比大盘凶多了。 回撤(下跌) 下面再看看它今年的回撤情况: 今年以来,广发多因子最大跌幅为-29.92%,就发生在4月26日A股接连下跌的行情里。 而沪深300最大跌幅为-23.4%,可见广发多因子的波动比大盘大很多。 都调了什么仓? 前十重仓股分析 广发多因子总股票仓位94.20%,前十大重仓股占比44.15%,个股集中股适中。 令人意外的是,前十大持仓中仅变动2只个股,这跟过去唐晓斌那种靠高频交易搏杀市场的投资风格不太一样。 与之相对应的是,换手率越来越低: 难道规模过大真的影响了唐晓斌能力的发挥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季度,唐晓斌新增了有色金属板块的、电力设备板块的。 转而剔除了房地产板块的、通信板块的。 从重仓股行业配置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非银金融、计算机和有色金属板块。 今年一季度,只有价值型股票(比如银行和地产)比较抗跌,但这只基金的重仓股里都没有,反而是加仓了跌幅较大的板块(如证券),导致业绩较差。 唐晓斌在一季报里这样解释调仓逻辑: 一方面,他承认自己判断失误,高估了稳增长政策的效果。 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地产板块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民营房企的现金流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所以他修正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房地产还要多观察,目前还不适合投资,因此减仓了房地产(华侨城A)。 实际上,一季度地产产业链在市场普跌的情况下比较抗跌,如果他能加仓房企或者至少保持原来的仓位的话,说不定业绩不至于这么难看。 另外一方面,他认为受俄乌冲突的黑天鹅事件影响,再次引爆大宗商品涨价潮。所以他又加回了有色金属板块(锡业股份)。 其实从后视镜的角度来看,去年下半年他减仓上游周期板块确实是减早了,错过了今年大宗商品暴涨的行情。 不过有一说一,如果没有发生“俄乌冲突”这个幺蛾子事件的话,当时他卖掉周期板块也无可厚非,因为四季度周期板块就迎来了一波大跌嘛。 一季度说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基金的一季报解读: 在一季报里,唐晓斌深刻反思了一季度市场走势与之前年底的判断有较大出入的2个原因:一是海外的扰动,二是国内“稳增长”的政策效果不达预期。 至于详细的内容,因为上面已经解释过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不过,站在当下,唐晓斌对市场已经不再悲观。 虽然他认为二季度市场可能还处于磨底阶段,消化利空,但已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他该去“进货”了! 下面我们详细看看他的原话: 总结一下 2021年是广发多因子的高光时刻,它以89.03%的漂亮业绩位列主动权益类基金第5名。 然而,今年以来,这只基金却累计下跌-24.34%,跌得比大盘凶多了。 这跟唐晓斌对市场判断错误,没有买价值型股票,反而是重仓了跌幅较大的非银金融、计算机板块有很大的关系。 最后给大家说说这只基金的潜在风险: 虽然唐晓斌管理年限有7年以上,但是他的业绩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比如2014年至2019年业绩不算突出,2019年-2021年有较好的表现,今年以来,表现又不行了。 最后,还是要跟大家强调一遍: 搞钱基地只做基金测评,不构成买入建议,投资是一个严肃且深思熟虑后才能做的决策,大家买基金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收益和可承受风险综合考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