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侏儒观戏网

侏儒观戏网

超2400亿飞机订单,幕后赢家还有这5座国内城市

时间:2025-07-07 06:57:02 出处:娱乐阅读(143)

空客天津A320总装厂房(图源:第一财经网站)

按现在的超亿发展趋势,飞机制造商越来越像一个项目分发商,飞机发动机、订单机体、幕后机载设备以及上万个零部件全部转包给各级供应商。座国空客、内城波音等制造商紧紧攒在手里、超亿需要自己上场的飞机就只剩下研发、组装、订单销售和运维这几个核心环节。幕后

可见,座国整机组装并非简单的内城零件的拼凑。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副总裁卡罗琳·科维就曾经说过,超亿波音可以设计飞机,飞机别的订单很多人也可以设计飞机,难的不是让飞机飞行,而是把各个零部件在同一时间、从世界各地集中到一起。

图源:第一财经网站

而且,全球为数不多拥有飞机组装线的城市,往往也是航空产业集聚的大本营

。比如空客、波音的总装配厂所在地——法国图卢兹和美国西雅图,以飞机总装基地为首,周边就集聚了一大批发动机研发、机体复合材料及机载设备研制、零部件供给等上千家供应商。

如此比较之下,空客将产业链地位更高、附加值更重的组装厂放在天津,足以彰显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同时不要忘了,最开始空客的成立、壮大,都源于法、德、英等欧洲国家的合力。这样看来,论技术开放性、产业链的跨国分工,空客显然更适合牵手合作。

哪些城市是赢家?

经此一役,空客赢了波音2400亿,但空客不是唯一的赢家。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细捋一下,会发现不少国内城市也能从这笔订单里“分一杯羹”。

首先,最大赢家当属空客总装厂所在地天津。不得不说,这本就是一个凭借A320总装线发家,从无到有建立起航空产业集群的城市。

2005年,天津的航空航天业产值只有2.2亿,在国内产业版图里可以说是寂寂无名。到了2008年之后,天津航空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80%,相当于每年产值将近翻两番。

十年时间不到,天津就引进了60多家航空制造项目,其中不乏给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生产机舱盖的PPG、欧洲最大战斗系统生产商泰雷兹、全球最大空中交管供应商英德拉等世界500强和航空龙头。

二战期间的马丁飞机公司,等待接收的B-26轰炸机停在公司行政大楼前(图源:SD科技制造)

这次三大航和空客签订的近三百架A320NEO订单,必有相当数量会交给天津来组装下线。从2009年交付第一架A320开始到2021年底,天津总装制造基地累计交付了555架A320系列飞机,几乎年均50架。

而且A320NEO作为对标波音737MAX的机型,后者深陷安全问题泥潭、各大航空下令停飞,未来天津收到的A320系列订单或许还会更多。

2020年,天津GDP首次跌出全国前十,“北方第二城”压力空前。痛定思痛,天津回归“制造业立市”。

实际上,这座北方大城工业底子不薄,工业全部41个大类中天津占39个,但优势产业里石油化工、煤炭开采等传统产业占了大半,新兴动能还在培育阶段。发展了十余年的航空航天产业,产值也只有百亿体量。制造强市能否东山再起,答案或许一部分藏在空天版图里。

最近有关空客的另一个新闻,也应该关联来看——

6月底,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签约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该中心将重点围绕氢能源基础设施开展研发工作。

在此之前,空客在国内只有一个研发中心,也就是位于深圳的空客(中国)创新中心,主要在互联技术、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开展合作。

而这一次空客和苏州合作的氢能源,其实也是空客近两年倾注心血的明星项目。低油耗、低排放,一直是航空公司采购飞机的一大需求,而且大宗价格走高、双碳目标纳入多国政府施政议程,也在倒逼航空业的低碳转型。

所以去年,空客就立下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5年要开发出能投入使用的氢动力飞机,而现在空客已经发布了三架氢动力的概念飞机。

根据空客的说法,这些飞机将配备“一架改进的燃气涡轮发动机,通过燃烧氢气而不是喷气燃料为燃料”。

图源:cnBeta

一旦新能源飞机问世,对于航空业而言将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

最强地级市却没有机场,一直是苏州的“意难平”,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注意到,这次研发中心落地,反倒让苏州“赢很大”。

一方面,围绕近年炙手可热的航空航天、新能源产业,苏州拿到了抢先布局新赛道的入场券,今天一个研发中心的落地,未来有可能带动一个创新集群的形成。

另一方面,苏州制造仍然处在转型轨道,产业结构大而不强、大而不新,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这些困扰依然存在。要打破这一困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是王道。

苏州

参与前期与空客公司沟通、谈判的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促进委员会主任蒋卫明对媒体表示,空客的研发中心这一项目能落户于何地,“竞争来自于全球”。前期空客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很多城市进行遴选、考察,最终,苏州工业园区在这场漫长的“淘汰赛”中进入了最终的“短名单”,但不是唯一候选城市。

不巧的是,这时恰好发生了新冠疫情,空客的谈判团队不能到苏州来实地考察,苏州的团队也无法去空客总部沟通。在这种情况下,苏州工业园区就用VR拍摄、云展示苏州工业园区的相关情况、载体和各种政策,通过齐发力,来全面展示苏州在氢能、航空、供应链、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最终获得了空客的青睐并落户。整个谈判至落户,先后历时数年。

当然,天津、苏州是最显而易见的“赢家”,还有不少城市也是潜在获益者。

比如那些传统的航空航天大市,西安、沈阳、成都,长期以来都在默默为天津的总装线供货,从原材料到零部件采购,再到大部件组装,天津交付的飞机背后都有西飞、沈飞的身影。

而且未来天津总装线的本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必然有更多国内供应商进入空客的产业链。

原本分散于东北、西北、西南的飞机制造重镇,或能再乘东风振翅飞。

外资“杀回来”?

今年年初,有关外资的消息频频刷屏:制造业转移东南亚,外资集体“叛变”……一时之间,焦虑感四处蔓延。

但如果细心留意最近的新闻,会发现外资好像又在“偷偷回来”。

全球领先的货运企业得斯威最近将上海的中国区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此外企业还准备投资3亿元在长三角建立新的物流基地。

6月23日,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里达工厂)正式开始投产,这次项目总投资150亿元,是宝马在中国市场迄今最大的单项投资。宝马在重工业基地沈阳的工厂,开到了第三个。

华晨宝马设在沈阳市铁西区的里达工厂

时隔一周, BBA的另一巨头,奥迪也宣布在大连打造豪华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建成后,大连工厂的面积还会超过奥迪在德国的百年工厂,内卡苏姆工厂。

就在上周,长三角的制造大市常州,也喜提了10个德资项目,涵盖智电汽车、新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总投资近2亿欧元。

如果说这些单个的项目不足以反映全貌,那就来看一组相关数据。

5月30日,中国贸促会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外资企业仍普遍看好在华投资发展前景,看好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一季度,13.5%的外资企业未来有在华增资打算,42.6%的外资企业将长三角作为计划投资的主要区域。

而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

今年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7.3%。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到外资476.8亿美元,同比增长40.3%。

结合此次空客落地苏州,可以发现外资的“身体仍然很诚实”。不容置喙的是,低端的制造项目正在流向东南亚这些成本“洼地”,但同一时间,位于产业链更上游、附加值更高的项目也在流入。

外资的用脚投票,也在证明中国的市场优势仍然存在,且具有吸引力。博弈加剧的时代,我们更要利用好这一筹码。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